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数码新闻 数码新闻

金立语音王手机大全_金立语音王手机直销片

tamoadmin 2024-08-19 人已围观

简介13手机馆| 数码文化 手机 历史 未来发展 深度好文 全面详细 在手机行业,金立算是一个老牌厂商,在战场上沉浮了16年,在大家的眼中是商务续航的代表。 金立的创始人是刘立荣,与其他手机品牌大佬不同,刘立荣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谈论中,远比不上雷军、黄章、任正非、罗永浩等等,没成想在2018年金立倒塌时,因为风波为人们熟知。 刘立荣,12年11月出生

金立语音王手机大全_金立语音王手机直销片

13手机馆| 数码文化

手机 历史 未来发展

深度好文 全面详细

在手机行业,金立算是一个老牌厂商,在战场上沉浮了16年,在大家的眼中是商务续航的代表。

金立的创始人是刘立荣,与其他手机品牌大佬不同,刘立荣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谈论中,远比不上雷军、黄章、任正非、罗永浩等等,没成想在2018年金立倒塌时,因为风波为人们熟知。

刘立荣,12年11月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199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拿的是工学学士。

大学毕业后,刘立荣顺利分配到了一家事业单位:天津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干了一年多,1995年,刘立荣辞去工作,南下谋求发展。

刘立荣找到大学室友李盛:兄弟,我已经停薪留职,准备去广东了,你和我一起去吧!不然,年龄一大,岁月就冲淡了创业,到时就没有闯劲了……李盛听了,也热血沸腾,当即答应一起闯广东。

由于学历不错刘立荣很快获得了当时世界做拉链最大的一家日本公司YKK一个基层管理干部职位,3000元的月薪是研究所的六倍,刘立荣待了半年就离开了。

1996年,两人一起进入中山小霸王电子 科技 公司工作,就是段永平所在的小霸王公司,两人同住一间宿舍,一起上下班,一起吃饭,一起抽7元钱一包的红双喜,甚至凑钱买了一套罗蒙西服轮流穿,工作上也互相帮忙。

刘立荣从技术员慢慢成为了技术主管,19年10月,公司为了鼓励刘立荣,分给他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前面在国产手机发展史(22)步步高手机中,提到段永平离开小霸王之后,杨明贵接替了段永平成为了小霸王总经理。

1998年4月,小霸王公司副总裁杨明贵辞职创业,组建了金正公司,做VCD、DVD业务。带走刘立荣担任副总,在刘立荣的推荐下,杨明贵也将李盛带到了东莞,担任技术部主管。

2001年10月,金正数码公司发展为集团公司,29岁的刘立荣升任为集团公司副总裁。

一段时间内," 真金不拍火炼——金正VCD"、" 苹果熟了——金正DVD" 等广告语响彻街头。

当时,一个台湾客户到金正集团考察,刘立荣再三叮嘱下属:“从东莞去广州,你一定要给他买靠右边窗口的车票,因为凤凰山在右边;车去深圳时,你就要给他买左边靠窗的票,因为凤凰山在左边……”

因为这个安排,刘立荣为公司带来了2000万元的订单,刘立荣得知那个台湾客户喜欢坐火车欣赏风景,所以就替他买了不同位置的票,让对方大为感动。

但金正的好日子并不长,由于供应商涉及走私,刘立荣被监视居住,反复审查半年后才摆脱干系。与此同时,杨明贵移民加拿大,刘立荣的金正生涯也宣告结束。

2002年8月,30岁的刘立荣金正的经销商建议下,创办了一家手机公司,名叫 "金立 ",其寓意是:从金正出来的刘立荣。

2002年9月16日,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成立。

初期,金立这种没有国资央企背景的企业跟很多厂商一样,连手机生产牌照都没有,只能租借牌照,每卖出一台手机,就要付给对方几十块钱,一年就要交几千万元。

金立第一款手机型号是GN303,手机上有金立和天时达的标志,早期的金立是向天时达借用牌照的。

金立GN303

金立集团副总裁李三保回忆:" 做贴牌就意味着金立每卖出一台手机,就要给天时达几十块钱抽成,一年下来就要多花出去几千万,最关键的是没有牌照就不允许打广告。"

2005年,金立终于拿到了GSM和CDMA手机生产牌照,并且得到了年产700万台的许可。

刘立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广告,没有牌照不但要交“冤枉钱”,还不能打广告,在互联网还未完全普及的年代,电视直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金立手机的重要渠道。

刘立荣花重金1000万元请来刘德华做品牌形象大使,并由冯小刚和金马奖最佳摄影奖曹郁合作拍摄金立广告片。

7月1日,金立电视广告在央视一套播出,刘德华身着一袭黑色西服拿着金立语音王,说着“金品质,立天下”。

金立请代言人和做广告的策略是:谁火请谁,谁火冠名谁,这样的策略贯彻了金立的生命周期。

之所以请刘德华,是因为在代言金立的前一年,刘德华主演的**《天下无贼》、《十面埋伏》上映,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 同时凭借剧情片《大块头有大智慧》获得香港金像奖影帝。

10月,“金立手机”品牌搭载国人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金立在手机宣传上又加了一句“中国航天专用”。

销售方式上,刘立荣没有用包销制或代理制,而是引入了完全代理模式,一个地区只发展一个代理商,代理商只能销售金立产品。

2005年12月,金立手机国内月销量突破25万台,月销量最高达到了 40万部。

熟悉的玩法,金立比起OPPO和VIVO丝毫不差, 冠名+电视购物+明星代言,三管齐下。

2006年开始,金立手机陆续冠名诸多节目和电视剧,专挑当时最大流量的湖南卫视:

2006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

2007年,湖南卫视快乐男声

2006年1月,凤凰卫视《世界论中国》

2006年2月,湖南卫视《金枝欲孽》

2006年3月,湖南卫视《超级歌会》

2006年9月,湖南卫视《创世纪》

2006年底,湖南卫视《名声大震》

2007年6月,湖南卫视《苦恋花》

同时电视购物狂轰乱炸,不要2998,不要1998,只要998,这样的洗脑广告,在大街小巷传播开,将金立的知名度带到了新的高度。

说起电视购物,大家印象中一定记得一个广告平台:橡果国际,橡果国际副总裁是杜国楹,这个人必须要提在这里提一句,没进入橡果国际之前,他同样打造过爆款洗脑产品——背背佳、好记星,后面的国产手机发展史也会专门提到他的8848手机。

2007年,金立的语音王系列第一次发布,并登上橡果国际,产生了电视购物爆款产品:金立语音王系列,当时该系列产品月销量可达70万台以上,相必80、90后一定记得,电视上铺天盖地的金立语音王广告,金立语音王系列包括:A109、A300、A320、A350产品。

各位还记得那些台词吗?

你的手机很气派啊!

那当然!圆润线条,黄金版闪耀镶边

世界名车才有的设计理念

还有超强的能听会说功能!

热烈庆祝金立语音王销量突破百万台!

感恩大放送!

不要四五千,不要两三千,只要1299

马上拨打电话订购吧!

2006年,金立手机年销量突破400万,2007年达到800万。

2007年月4月,金立与刘德华续约,再次邀请刘德华出任金立形象代言人。

由于刘立荣喜欢围棋,2007年金立还冠名赞助围甲联赛,连续赞助了11年。

2008年开始国产手机市场迎来一阵寒冬,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开始败退,波导、夏新、熊猫、科健等都被 历史 淘汰,创维甩卖其80%的手机业务股权,夏新连续两年巨亏9亿元,波导出售手机合资公司。

然而金立凭借“只需998,金立语音王带回家”,在众山寨机中脱颖而出,手机销量突破1000万台。

2010年,刘立荣投资10亿元金在东莞松山湖畔建立了金立产业园,同年金立手机销量突破1000万台。

2010年,金立与凤凰合作,推出了“荷塘”系列手机:金立M500音乐手机,对标步步高,并将凤凰的热门单曲《荷塘月色》作为电视广告音乐。

在广告的拍摄画面上,金立一改往日的硬朗商务风格,转而以唯美中国风示人,《荷塘月色》就作为了当时金立手机的默认手机铃声。

2011年,金立在语音王产品A109、A300、A320之后,推出以语音读写、生活导航为核心应用的第四代语音王A350,并邀请濮存昕为该系列代言。

濮存昕为金立两条产品线代言,其中一条产品线是于2010年上市的本色系列男士手机,而另外一条是明星产品语音王系列。

2011年5月,金立智能手机研发院成立,并推出年轻化子品牌Elife,同时邀请了韩国影星尹恩惠和凭借《艋舺》获得金马影帝的阮经天,成为金立智能手机Elife系列的代言人。

2011年9月,金立手机官方旗舰店落户淘宝商城,金立和淘宝合作发布了一款内置TaoBao Smart移动网络购物应用解决方案的月光手机,金立GN858,不过销量一般。

2011年,金立成为当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合作伙伴,手机成为博鳌亚洲论坛指定商务手机。

2012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金立将旗下天鉴系列的第一款产品 GN380当做礼物,赠送给与会嘉宾。

2011年,金立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已经超过2100万台,但国内表现不好,虽然金立销量逐年递增,但无论是早期的中华酷联还是现在的华米OV,都没有金立的身影。

主要原因就是金立的智能手机转型太慢,未能及时跟上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

华为2009年发布了首款智能手机,中兴、联想、酷派等也在2010年推出了智能手机。就连从未有过手机经验的小米,2011年夏天也发布了智能手机。

直到2011年底,金立才匆忙推出智能手机,试图扭转局势。深思熟虑后,刘立荣决定放弃千元机市场和印度ODM项目,改走中高端智能机市场。

这两条建议都是金立前总裁卢伟冰向刘立荣提议的,卢伟冰曾经在康佳、天语等企业担任高管,2010年加入金立,负责海外业务。

从刘立荣手中接过指挥棒后,卢伟冰努力想把金立这个传统手机品牌变得更加年轻,想把“煤老板”变成“小清新”,去迎合新一代消费者的喜好。

2011年11月11日,金立发布了首款智能手机GN205,搭载联发科芯片,但并没有一炮打响,风头都被同样售价1999元的小米1抢走。

彼时正值线上渠道大红大紫,老牌国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子品牌,用互联网的打法销售手机,比如中兴的努比亚、华为的荣耀等。

金立也先后推出了主打电商路线的子品牌ELIFE和IUNI,但都没能在市场上达到刘立荣的期望,IUNI手机发展史我们单独讲述。

《国产手机发展史》持续更新

大部分数据来自网络

自己看吧。。什么人啊,非要相信电视购物广告:

揭秘电视购物乱象:捞一把就溜 暗藏三大猫腻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利用上海企业“良好信誉”,1/3电视直销企业在沪注册

权威人士称,在上海注册的电视购物企业占同类企业总数的1/3。

在上海注册,却在福建办公;说是镶钻手机,却是山寨机……电视购物的种种弊端频繁被曝光,企业背后的操作却鲜为人知。

数据显示,电视购物产业2007年已突破100亿元,但其中冒伪劣产品却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被大量投诉的电视直销企业往往销量惊人。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一份关于电视购物产品投诉的调查报告,揭示了电视购物企业的惯常操作手法:在上海注册,在各地卫视播放广告,吸引外地消费者。

电视购物企业为何纷纷到上海注册?电视购物究竟有哪些猫腻?监管部门取了哪些措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猫腻1:借贸易公司之名注册

“50万的注册资金,七八名客服人员,一款产品,10万的现金流就能组成一个电视直销公司。”一曾在电视购物行业工作过10余年的业内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电视购物行业的门槛相当低,虽然曾经有过“从事电视购物的企业注册资金必须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规定,但由于电视直销企业在工商注册中都打着 “贸易公司”“商贸公司”的旗号,各地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年销售额上亿的企业,注册资金也就只有50万元。可见这一行的暴利惊人。”

“由于对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监管相对宽松,2000年开始,以海外贸易公司分公司形式存在的电视购物公司多如牛毛。”业内人士表示,对外宣称的贸易公司其实就是以电视广告作为主要宣传渠道,代理保健品、化妆品的销售。“那家所谓的知名香港公司是以老板的香港朋友名字注册的,几乎没有任何香港母公司的工作人员。”

猫腻2:注册地最爱选在上海

虽然无法统计目前打着贸易公司幌子在上海注册的电视直销企业有多少家,但有权威人士指出,由于上海企业存在先天以来的 “良好诚信”,在上海注册的该类企业数量预计占同类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

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由于电视直销引发的投诉达4000多件,主要涉及广告宣传与实际不符、产品质量无法保证、销售管理问题多、售后服务难以保障、承诺不兑现等问题。

李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上海注册公司,容易取得消费者信任。此外,上海在交通、物流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百货类产品厂家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据点辐射全国,成本最合理。”

据一位电视购物回访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市面上的电视购物产品的生产地60%来自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剩下的则是广东佛山、东莞和福建等地。“作为中间区域,上海是最好的选择。”

一位长期为电视购物公司提供首饰类产品的供应商表示,电视直销产品的购买者大多是二三线城市消费者,他们不会轻易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投诉,维权“鞭长莫及”。

猫腻3:品牌买断 捞一把就溜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视购物产品大多是品牌买断,商场里基本不铺货,消费者购买时无法进行价格比对。电视购物商品一旦促销成功,年利润高达上千万元,因为这些商品的售价往往都是成本的十几倍。

在一周的不同时段,记者分别拨打多家电视购物公司的售后电话,发现晚上7点之后就鲜有售后人员在线,“24小时售后服务热线”在大多电视购物公司形同虚设。

“通常注册一家公司只能有一款热销产品,为了不留下任何负面影响,产品售完后就必须马上注销企业。”行业人士透露,一般电视购物从业人员都有两张以上名片,有两个以上不同身份,“他们一边是亚洲某购物公司的总裁,另一边则是上海某网站的CEO,实际上是两套体系,一班人马。”

一位已“隐退”的电视购物行业领军级人物对该行业的总结是:行业混乱,从业者无品牌意识,过分注重眼前利益,甚至迷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捞一把就溜”的战术。

揭秘

“有时我是法人代表,有时我是总经理”

“每销售一款产品,我们就换一班人马。有时我是法人代表,有时是总经理或营运经理,一切听投资方安排。”曾是电视直销公司负责人的李名(化名)揭开了电视购物的操作手法。

甩脂机最高利润达200%

20名销售人员、四五个售后团队、两个营销经理、一个产品经理,这样一个不足30人的电视直销公司,一年能创造上亿元的销售额,电视直销神话曾让刚入道的李名多次在梦中惊醒。

李名是浙江人,2005年开始在上海某郊区注册贸易公司,即电视购物公司,以电视广告为平台,销售保健品、电子产品。

“这行进入快,产品是厂家的,广告是厂家拍的,我们只管跟电视台合作,播放广告和负责销售。”李名说,为了显示公司资金雄厚、信誉良好,他经常让客服人员谎报公司地址,自称在陆家嘴办公。“即使有消费者找到工商注册地址,也找不到工作人员,因为我们在徐家汇上班。”

2006年开始,该公司销售的减肥产品创造了月销量4万件的业绩。李名说,以热销的甩脂机为例,卖得最火的时候,利润有200%。

销量增长的背后,是大量消费者的投诉。“由于我们注册的是800开头的网络电话,所以消费者并不知道公司具体地址,我们的发货地址在昆山等长三角地区。”

多数精力放在打通关系上

“虽然我是法人代表,但我并不是真正的老板。”在消费者、媒体、监管机构面前,李名称自己并不是真正老板,幕后老板他一年只能见上两次,公司其他员工几乎都没见过,所以他是一切事务的全权代理人。

李名透露,电视直销企业的法人代表通常是投资人的亲戚、亲信,很少由投资人自己担任。

2006年中,面对消费者蜂拥而至的退货、换货要求,李名的幕后老板打算注销企业,以另一商贸公司的身份继续经营。就在这时,禁播令出来了,各电视台对甩脂机等减肥产品、保健品的广告将实行严格限制。于是,他们决定销售其他产品,一款进价仅几十元而售价近四百元的电子玩具,成为新公司的主打产品。

李名坦言,经营电视购物公司,2/3的精力放在打通上下各种关系上,剩下的时间才顾得上产品质量和销售渠道。“我们卖的东西绝对没有效果,但也害不死人。换货可以,但绝不退货。”

2008年底,疲于“游击战”的李名淡出电视购物。对现下进入快但大多生存困难的电视直销行业,他表示不愿意再涉足。但他透露,幕后投资方还在继续这样的“短期获利”操作。

分析

电视购物为何监管难?

李名对记者表示,由于电视直销需要打通多层关系,在赚取暴利的同时是各个利益关系层的博弈。

据悉,一个日销量上千的电视直销企业,往往是当地县级的纳税大户。“上百万的税收对区县的财政收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2007年因为上海一购物公司“虚广告”而发起公益诉讼的北京律师刘昌松说。在他看来,骗子公司因上缴高额税收,当地极易成为庇护所。“骗子公司骗的是全国的广大消费者,而上海本地的消费者因为比较容易了解真相,上当的较少;即使上当了,一般也能通过各种途径维护权益。所以,对此类公司的打击力度也相对较小。”

曾经以“虚广告”与橡果国际对簿公堂的河北律师李纶指出,由于电视购物的产品价格大多为几十元、几百元,消费者因为地点、时间、成本等问题,较少诉诸于法律手段,“管辖地等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也是维权困难的因素。”

监管的缺乏也是维权难的一大原因。电视购物节目从内容上说,属广电局管;从广告形式上说,又由工商局管。“现在从全国到地方,都没有出台相应的规范,谁的责任,该属于谁管辖,很难界定。”一地方工商局负责人日前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访时指出。

声音

用立法规范电视直销

“电视直销多是异地购物,且在直销广告中商家大多突出产品的名称、特点、效用等信息,却对自身的地址、电话等****只字不提,有的甚至连企业名称也没有,这些情况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上海市消保委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有的电视直销企业看准了这一点,拖延或拒绝解决消费纠纷。”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电视直销企业的经营行为,规定在直销广告中必须主动公开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建立合理、有效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所销售产品符合标准。

上海市消保委青浦、松江等电视购物投诉多发地的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消协的作用也只是协调处理,并不能根治电视购物的弊病。”

呼吁加强监管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日前,在成都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20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议案,建议通过制订地方性法规来规范电视购物行业。